2001年,国家关井压产政策实施。一年后,略下村关矿至36家。2003年,文招明也不得不洗手出井。以煤为生的略下村村民,大多外出讨生活,文招明年纪大了,成了留守村庄的少数派。“走到哪不是一堆堆叫人讨厌的煤矸石,就是叫人更讨厌的煤渣黑水。”
20世纪90年代,随着民营煤矿的蓬勃发展,这里曾分布着大小100多家工矿企业,最多时居住了3万余名矿工。王家源人回忆,一条街上4家银行、5个商场,餐馆林立,影院爆满,萍乡市区的人都要来这里赶时髦。彼时的王家源,是远近闻名的“超亿元村”,被誉为“山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”。
2001年开始,由于国家关井压产政策的实施及煤炭资源的枯竭,王家源村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。既无耕地,也不会种地,村集体经济薄弱,村民就业平台少、创收渠道窄,绝大部分居民除了外出打工谋生之外,找不出更好的出路,王家源村的常住人口一度骤减至400余人,王家源村民江建军兄弟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迫离乡。2015年,全村328户1028人中,100户234人为贫困人口,贫困发生率23%,昔日的亿元明星村,被列为“十三五”规划省定贫困村。
如今的王家源,公路通到了村组,修缮一新的老旧房、移民搬迁安置房干净整齐,山常绿水常清,业态丰人富裕。
被迫离家务工后,传奇世界私服网他一方面要忍受语言不通的痛苦,一方面担心全家上老下小的健康安危。幸运的是,情况很快出现转机。2012年底,再回到家,赖清发现家乡经过生态修复,村里的环境逐渐变好,当即,他决定回村开办农家乐,这也是略下村第一家农家乐。
多年吃采煤饭,“吃”掉了地表植被,产生大量扬尘,造成了水土流失。从因煤而兴到因煤而衰,王家源留下了大量破损的山体和废弃的矿坑,以及一堆堆持续污染环境的煤矸石。
74岁的安源区略下村村民文招明,几乎看不到一根白发,“村里居住环境好,人更显年轻。”文招明边说边笑开了花。传奇世界私服网
2018年4月,第一届“阳光花海”樱花文化旅游节开幕,十几万名游客涌入略下赏樱,赖清的店当天营业收入翻了几番。一到周末,略下村的看花人潮不下四五千人,花期鼎盛期,每天两三万人。赏花经济让昔日的煤村发生了蝶变。赖清把店面扩大了几倍,更带动了全村农家乐的兴起。
赚钱之余,赖清也会抽空在天气好的日子,开着自己的小车,带上一家老小,看看“阳光花海”,或坐上高铁,到长沙喝一杯“茶颜悦色”。
安源区高坑镇王家源村村委会墙面上,挂着几十篇人民日报报道全村的新闻展板。这个赣西百年煤村,曾是风光无限的亿元明星村,之后又走向荒芜衰败,今天,又开启矿山治理修复与综合利用之路。百年煤村的蝶变,村民们终于体会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大道理。
一方面,依法打击非法开采矿山资源,在主要地段设立关卡,划分责任片区,对责任片区里的矿山资源加强巡查,严禁对矿山再次开采,加强对矿山资源的保护。另一方面,对居住在山岭上的村民进行搬迁,集中安置,先后开发建设了90余户采煤沉陷小区和移民小区两个小区,将矿山深区里的群众全部安置到王家源村中心点。与此同时,对开采的毁弃煤矿全部予以填埋,对堆积起来的废渣予以平整,2015年至2020年,王家源投入了数百万元,先后在老山至张公塘、王家冲、锡坑、紫家冲等山岭区里种植梧桐树、榔树等品种,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。目前,这些林木长势良好,部分树冠达8米高,大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。
为了全面展示安源区矿山生态修复新成就,解剖安源矿山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,本报《生态》版将专题解读安源区矿山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,敬请关注。
44岁的赖清,是又一个“文招明”。他和文招明一样,爱不完生态修复后的略下村。
2018年,略下村再次关停一家煤矿之后,区域内仅剩一家停工整顿的煤矿了。而此时,他们的“阳光花海”早已名副其实,传奇世界私服网正月初七开始,首先上场的是海棠花,“三四十亩火红的海棠装点着喜庆的节日,看不够啊。”文招明说。此后,碧桃、樱花、映山红、紫薇、桂花、茶梅相继登场,赤橙黄绿青蓝紫,七彩纷呈、如火如荼……
“整个略下村都是黑漆漆灰蒙蒙的。”文招明的家人也不喜欢这样的环境,但更令他们害怕的,还有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,作为较早一批安装电话座机的略下村,一旦家里劳动力下井,响起的电话铃多半带来的是井下不安的消息。
城郊管委会略下村,曾是安源区重点煤区。自2016年开展废弃矿山环境整治以来,按照“修护、保护、重塑”的思路逐步进行矿山修复治理,重点打造“阳光花海”项目,累计栽种樱花、碧桃、海棠、茶梅、映山红等花木3万余株。目前该景区已成为秀美乡村建设的示范点,年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。
这一时期,离家已经十余年的江建军兄弟,带着他们的肉羊养殖技术,在家乡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下回到王家源。落户在王家源村的荷树坪肉羊养殖基地,择址废弃矿山之上,是全省最大的肉羊养殖基地,也是当地重要的扶贫产业。王家源村委会负责人介绍,在征得贫困户的同意后,村委会把专项扶贫资金以股金方式投入该基地,目前分红总计超过10万元,直接解决当地2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。
自打成为家里的劳动力开始,赖清先是下井挖煤,其后又跑起煤炭运输业务。拉了5年煤,赖清不会忘记过去“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黑”的日子,运煤车每每从村子经过,抖落一地煤渣,人经过时,煤灰扬起几米高,“穿着白衬衫出门,回来一定变成黑衬衫,脸都是黑的,洗上三遍才干净。”
王家源村开采煤炭的历史有上百年,曾经有过安源煤矿分部——紫家冲煤矿,20世纪90年代就以总产值超亿元而闻名。随着2001年国家关井压产宏观政策的实施,王家源村所属高坑镇400余座煤矿全部关闭,给高坑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,王家源村正是其中典型之一。(熊凤玲)
王家源的出路到底在哪?当地政府痛下决心瞄准绿色转型,全力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。
花期或长或短,天气或冷或热,但文招明从没错过任何一次花开。这不,此时此刻的他,正迎着秋雨站在桂花树下,陶醉在馥郁的花香中。
脏怕了的略下村人,这次下决心,花心思种花种草。一年四季,月月花开不断,是他们一早定下的小目标。不断对比,多方挑选,屡次试错,因为图花色鲜艳,他们曾经试种过几十亩三角梅,但因成活难度太大最终放弃。
种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得益于生态环境好转,一个个扶贫产业和扶贫车间纷纷落户王家源村。高坑煤矿原矿区有560亩山地资源,当地通过招商引资,用3万块太阳能电池板覆盖,建设光伏电站,年均发电量35190万千瓦时,年节约标准煤73708吨,年实现经济效益2180万元。通过生态修复,王家源村已成为国家级生态村,许多村民利用村里优美环境的优势,做民宿、搞餐饮等,靠吃“乡村旅游饭”发家致富。经过近5年的脱贫攻坚战,2019年底,王家源全村脱贫,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显著提高。
地处“江南煤都”萍乡市中心区域的安源区,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“保护为先、发展为要、民生为本”,按照“重点突出、分类施策、阶段治理、全面复绿”和“宜林则林、宜耕则耕、宜建则建”的原则,从2016年开始,陆续投资近8500万元,打造“阳光花海”废弃矿山治理、萍乡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等项目,对城郊管委会略下烂泥冲、杨梅塘(阳光花海)、青山镇青山村、光辉村等区域进行废弃矿山环境治理,实现了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,走出了一条矿山转型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,为矿山生态修复积累了经验,作出了示范。
同样从地下挖煤,走到地上看花的,还有略下村70岁的朱放兵。挖了几十年煤的他,已经不想回忆过去的“昏天黑地”。随着略下村小煤窑的关停,朱放兵在家门口养上了200多只牛羊。随着年岁渐长,他现在还养了20多只黑山羊,家里种了1000多棵油茶树,每年最少也能产出四五百斤茶油,个人每月还可以领1000多元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,家庭成员年均收入达1万多元。“不是怕没钱花,就是身体闲不住。”在“阳光花海”边上放牧的朱放兵,一脸满足。羊儿们在身边欢快地吃着草,他悠闲地赏着花,或看看远处自家烟囱升起的缕缕炊烟,就这么美哉悠哉,等着饭熟家人归家的呼唤……
截至目前,王家源村相继实施了2700米河道清淤、3500亩森林抚育,累计挖土方8万立方米,植草13万立方米,种树9万余株。昔日光秃秃,如今绿油油,这片因采矿而千疮百孔的山头,再度披青吐绿。与此同时,王家源村对老旧破损房屋全部进行整治,家家户户门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,临街一面面屋墙描绘成文化墙。王家源村越来越干净整洁,村容村貌也愈显清新自然。
2005年,萍乡实施矿山复绿工程。按照“修复、保护、重塑”的思路,2015年,略下村对废弃矿山进行了削方、平整、覆土,并决定修起一片“阳光花海”。
地处高坑镇东南面的王家源村,总面积7平方公里,东南与芦溪县上埠镇、南坑镇接壤,西与安源镇为邻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逾百年的煤矿开采历史,王家源村一度成为萍乡重要采矿区之一。
25岁下矿挖煤,文招明一干就是30多年。他清楚地记得,1993年村里仅有4座煤矿,此后几年里小煤窑突然遍地开花般涌现,眼看村里的山越秃越多,村前的水更黑更少,而更多的小煤窑还在不停冒出,高峰期达到近60家。
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,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红火日子背后的隐忧:家家吃矿,户户挖煤,矸石遍地,草木稀疏,溪沟尽黑,传奇世界私服网鱼虾绝迹,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。
直到2011年,略下村煤矿几近关停,赖清也拉完了最后一车煤。看着多年采矿留下的煤矸石、灰渣等在村里堆成废渣山,植被破坏、水土流失、地表塌陷,一下雨黑水横流,赖清一时茫然,不知道自己还能干点什么。